一则市场传言让千亿医药巨头被“错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近30%,重磅创新药美国上市申请获FDA受理,员工激励推陈出新,优秀人才和新生力量持续“蓄能”,既有长期战略定力,又有强有力的执行和灵活的战术调整,创新之路无捷径,而恒瑞一直在路上。
国产肝癌药又有新进展!
(资料图)
7月31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双艾”组合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美国申报上市获受理。不久前,临床研究成果主论文刚登上《柳叶刀》主刊,是中国学者在世界肿瘤学领域的一次“零”的突破。
重大利好公布的同时,公司却因一则“办事处被端”的市场小作文,5个交易日暴跌近17%,市值蒸发超500亿,被杀回年初低点。对此,恒瑞医药已于8月3日回应:“经核实,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及所有派驻机构没有该情形。“
从基本面来看,公司多年稳健经营,高强度研发从未停歇。
早在2002年,恒瑞医药便开始建立研发中心做新药,近年来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都在20%以上,十年来,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292亿元,位居全国医药行业前列。在内外环境挑战持续的2022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至29.83%,创下公司历史新高。
如今,恒瑞医药已形成了一支5000多人的规模化、专业化、能力全面的研发团队,研发中心遍布国内外。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优秀核心人才与公司利益深度拥抱,在国产创新药的道路上,他们与恒瑞并肩成长。
迈出国门的创新药
创新药领域,肝癌是关注度最高的赛道之一,全球药企都在研发竞跑,竞争尤为激烈。众所周知,肝癌发病率全球第6,死亡率第3,临床需求强烈而广泛,而目前治疗手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各种联合疗法成为抗肿瘤治疗趋势后,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也为晚期肝癌治疗打开了思路常见的组合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这一领域,中国团队的创新力量已崭露头角。
7月25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联合阿帕替尼(艾坦®)(“双艾”)对比索拉非尼用于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CARES-310研究)主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IF:168.9)。该研究由南京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牵头开展,全球13个国家/地区的95家中心共同参与。这也是在肿瘤学领域,中国学者主导的国际性III期临床研究首次问鼎,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恒瑞创新能力和“双艾”组合的认可。
据悉,“双艾”组合22.1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为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晚期肝癌一线治疗关键研究中位OS最长的治疗方案。
基于该研究的出色成果,“双艾”已于今年初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用于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这是我国和全球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PD-1抑制剂与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组合。
恒瑞医药的野心不限于国内市场。2021年4月,“双艾”组合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在产品注册及商业化方面享受当地政策支持;如今,“双艾” 美国申报上市获受理,意味着国际化再进一步。
据7月31日最新公告,恒瑞医药提交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双艾”组合)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已获得FDA正式受理。
“双艾”只是一个缩影,在多年创新研发投入下,恒瑞医药近期正迎来“成果收获期”。
7月底,恒瑞两大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食管鳞癌和吡咯替尼肺癌研究成果,刚刚相继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
截止2022年底,已有包括卡瑞利珠单抗在内13款自研创新药和2款合作引进创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11款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另有8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数量位居国内同行业前茅。
出海方面,公司已开展近20项创新药国际临床试验,氟唑帕利胶囊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全球已启动128家研究中心参与;除卡瑞利珠单抗外,治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创新药Edralbrutinib片、海曲泊帕均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实现卡瑞利珠单抗、SHR0302、SHR2554等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对海外授权。
大手笔员工激励
创新成果必然吸引优质人才,而培养并留存人才,离不开公司完善的激励体系。
7月31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等方式实施2023年员工激励计划,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股份或向激励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实施。
同时,公司披露回购股份进展,一个多月累计回购743.9万股份,占比0.12%,成交区间每股47.01元-44.09元,支付金额3.39亿元。这是公司今年第二次披露回购进展,5月16日的回购进展披露中,涉及资金6亿到12亿,回购价格上限70.14元/股。
去年3月份,恒瑞医药也曾推出股份回购方案,于今年3月份完成。据公告披露,实际回购股份1679.43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26%,最高成交价为44.2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27.08元/股,回购均价约为35.76元/股,成交总金额为6.01亿元。
近两年恒瑞医药每年稳定执行数亿的员工股权激励与回购,对二级市场的信心自然有所提振。而从具体内容上看,也是覆盖面广而实在,绝非作秀。
以去年9月份公布的第一次员工持股计划为例,参加对象为公司董事(不含独董)、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核心管理人员、骨干员工和公司董事会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158人,其中董监高不超过15人,拟认购总数上限为88.9万股,占持股计划总股份的7.77%。而核心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认购总数上限为1055.6万股,占持股计划总股份的87.97%,意味着大部分股份都将被分配给董监高以外的员工。
对于员工而言,拿到股权激励的前提则是完成“创新”目标。
据公告,恒瑞医药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创新药销售收入、新分子实体IND获批数量、创新药申报并获得受理的NDA申请数量(包含新适应症)三项,根据完成情况,设定100%、90%、0%三个解锁比例,逐一比对,以任一项对应的最低解锁比例确定当期解锁比例,确保了“有功必赏”。
2022年,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81.16亿元,税前超86亿元,占总营收38.14%,已达成当年设定的员工股权激励目标。2023年,股权激励的目标是创新药收入105亿元,目标增速约23%,也体现了公司对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近十年,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292亿元,位居全国医药行业之前列。目前公司在连云港、上海、美国和欧洲等地已设立14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团队达5000余人,其中博士600余名,硕士2000余名。
凭借这只高素质、高战斗力的人才团队,恒瑞医药的创新药布局也愈加丰富。除持续深耕肿瘤领域外,公司正多点发力,在代谢性疾病、感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开启新篇章。
持续投资“未来”
除了对现有团队的激励,恒瑞医药也在积极招纳新生力量。
自2023届校招自开展以来,公司大力推动与高校、人才的三方协作,覆盖100多所院校,开展了100多场线上/线下宣讲会、线上/线下双选会、直播、空中宣讲会等多样化的招聘活动,吸引了一批高质量人才加入。
最终,在本轮校招的1000余名应届毕业生中,一半为硕博士,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知名学府及“海归”毕业生占比近15%,涵盖了入职研发、营销、生产和职能体系的新员工。
为了帮助这些新生力量更快适应职场环境。入职过程中,公司也建立了健全的大学生入职指引手册,开办新生训练营,为每一位新人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关怀与指引,做好他们从学校到职场的“引路人”。
长期以来,恒瑞医药努力增加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占比;还积极促成校企合作项目开展,目前已与多所高校签署实习就业基地项目协议,并仍有多所就业实习项目正在洽谈中;邀请多所高校师生前往公司实地开展实践交流、访企拓岗等活动。
作为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2022年,恒瑞医药首次推出校招管培生项目——“恒星计划”。“恒星计划”将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核心骨干,长期支撑恒瑞战略及业务发展。据了解,项目为每一位管培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通过导师带教、轮岗实践、系统化培养以及挑战性项目的历练,助力管培生成为具有全局思维的新生代核心人才。
同时,通过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不断充实研发中坚力量,恒瑞持续推进海内外顶尖学府的储备博士生计划,积极吸引医学及市场高端人才,搭建创新型销售人才梯队,提升销售队伍能力与水平。目前,2024届校招也已经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投研发就是投人才,投人才就是投未来。
纵观国内外前沿科技巨头,无一不是在困境与危机中,坚持投入,以长期战略眼光与强有力的执行,取得引领行业甚至时代的技术突破。创新之路无捷径,满足于现状,往往就是被颠覆的开始。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投入,让恒瑞医药加速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转型,成为中国医药创新引领者。下一个十年,有高强度投入和高质量人才加持,恒瑞的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 | 陈斌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