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初秋,我和团队小伙伴启程前往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开始为期一周的异地采访和拍摄。恰逢杭州市余杭区和甘孜州稻城县两地对口支援一周年,一年来,来自余杭的挂职干部在这片陌生的高原上,踏踏实实干了许多实在事。从旅游、农业等项目起步,再到数字经济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每个层面的工作开展,都成为对口支援一年来最好的注解。
出发前,我们经过几番讨论,对这些可能成为我们拍摄选题的内容进行了仔细梳理,最后,浙川对口支援第一个数字化改革项目“亚丁集市”网上商城平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作为甘孜州首个县一级自主研发和运营的电商平台,这个项目很好地体现了余杭作为数字经济高地的产业特色,也是两地在对口支援合作中,最亮眼的所在。如何把一个宽泛的政府项目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就需要故事在其中穿针引线。
▲ 余杭区融媒体中心“影像24小时”团队在甘孜州稻城县拍摄中
到达稻城的第一天,我们就开始了忙碌的拍摄前期踩点工作。我们想寻找一位实打实通过“亚丁集市”这个平台而收获“获得感”的当地人。前期备选的许多采访人物,都因种种原因不是特别合适。紧张的拍摄时期、不知在何处的拍摄对象,让团队小伙伴们一度有点“抓狂”。6月底的稻城,恰好是虫草上市的季节,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当地最大的虫草市场拍摄一些需要的航拍和空镜头。仿佛是一种特别的缘分,有天早上,当我们在市场里四处转悠的时候,发现了人群里一个穿着一身白衣的帅气藏族小伙,他就是向巴。
▲ 向巴
攀谈中,向巴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身为导游的他,经常有机会认识全国各地的朋友,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也喜欢拍摄视频,把家乡的美景通过网络介绍给更多人。巧合的是,他和几个小伙伴的虫草,都曾是“亚丁集市”的第一线“供货商”。
▲ 向巴和小伙伴的虫草,都曾是“亚丁集市”的第一线“供货商”。
在向巴这个故事的拍摄中,我们选择放弃以往大众对于藏区的许多固化印象,转而不断细化拍摄的切口和角度,用我们的镜头,到最鲜活的藏民生活里,寻找值得被记录的时刻。
▲ 余杭区融媒体中心“影像24小时”团队在甘孜州稻城县拍摄中
留给我们的拍摄时间不到一周,而随时会发生变化的藏区天气也给拍摄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细化了几个重要的拍摄场景,尽量争取缩短来回路程的时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向巴一家人的生活日常以及他是如何将虫草从大山销售往全国各地的整个过程。影像的诗意化和叙事的生活化,为我们打开了这个普通藏族小伙平凡且幸福的日常。向巴开朗、淳朴、深爱着自己的家乡,而一年来,浙川协作进程中的诸多努力,也如润物细无声般,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 向巴的一家
除了选题内容的把控外,创意表达也是优质短视频创作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用户大多热衷于个性化表达,对同质化的产品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我们深知,主流媒体要有比自媒体更强的创意能力,为价值观传播赋能。只有这样,主流媒体的作品才能产生强大的传播力和穿透力。
▲ 向巴
在短视频《阿向的生活》中,我们通过音乐和剪辑节奏的搭配,将藏地的美丽风光和向巴一家的日常生活相呼应,努力满足互联网的传播期待,通过酷炫的剪辑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来强化视频的新颖性,增强在互联网传播中出圈的可能。比如在片头运用了较为少见的西部片风格的音乐,来强化向巴的帅气出场。将片名制作成立体的字幕,隐匿在山间,让向巴骑着马从片名中穿越而过。在全片的进程中,通过快慢结合的剪辑节奏,推进故事的走向。这些细节的处理,让大家对片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人通过向巴的故事认识了这位帅气的藏族小伙,也从他身上看到了年轻人的力量和改变。《阿向的生活》短视频作品获得了学习强国全国县融优秀作品一等奖。
▲ 向巴
从2019年起,余杭区融媒体中心短视频团队聚焦优质内容生产,倾力打造“影像24小时”优质短视频品牌。我们一直在努力,从基层媒体的优势入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展现大情怀、小故事映衬大时代。要求作品更多关注普通人,用平凡而鲜活的故事展示好宏大壮阔的时代画卷,努力呈现个体经历与时代变迁、个人体验与集体情感的同频共振,让作品成为观察和解读时代的一扇窗口。其中,特别强调小人物的特定行为与大时代背景的关联属性,尽量拓展主旋律内容的创作边界。这种关联属性一旦建立,小人物就有了灵魂、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有了意义,作品也就有了动感、有了生命、有了高度、有了价值。
向巴也许是浙川协作这幕共富大戏中,一束不起眼的光亮,但这次拍摄,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美好而又充满惊喜的相遇。他就像秋日的稻城阳光那般照进了我们的视线,通过他的故事,串联起了我们和身后这个伟大的时代。他的故事让我们相信,时代给予我们的所有机遇,都会留给那些真诚踏实的人,这就是我们从向巴身上看到的美好。
▲ 拍摄团队和向巴的合影
图片、视频来源:余杭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杭报集团业务交流
热文回顾
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在路上”,才有最美的风景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跑采访写评论当编剧,这位杭州日报记者勇做融媒时代的“多面手”
一个普通编辑的华丽转身!《新闻姐》如何蜕变成全网粉丝近3000万的“主流大V”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全媒体时代 新闻小白进化记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从教师到记者,从县台、市台到省台,10年来,她先后获得浙江新闻奖一、二等奖
温报集团欧华联合时报:发挥华文媒体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1个人1年间,216篇报道,
一位年轻女记者的黔边黔中行
《浙江日报》变宽了
做有温度的时代记录者!基层融媒如何打造短视频品牌
学会“跑”在新闻前面: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报道的议程设置
去年34个热搜话题阅读量过亿!来看钱江晚报微博运营的三大“流量密码”
传媒评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cmpl@8531.cn
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研究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
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探讨新知的平台
订阅《传媒评论》杂志其实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
邮局代号:32-229
全年定价96元
每册定价8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方法:发送“我要订阅”至公号后台
或电话 85311731 85311662
欢迎订购~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