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5个人,诸葛亮排第五,你知道第一是谁吗?-环球滚动
2023-04-27 16:04:02 来源:哔哩哔哩

提起诸葛亮,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聪慧无双、足智多谋。

身为辅佐刘备成就蜀汉王朝的第一谋臣,诸葛亮在三国故事中更是奉献了诸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这类让人惊叹不已的故事情节。


(资料图)

不过纵观整个中华历史,即使聪慧如诸葛亮,论聪明才智也仅能排到第五位。

那么,比诸葛亮还聪明的究竟是哪些人呢?

他们的智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诸葛亮

诸葛亮聪明才智的体现,首先当然是他成功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从隆中出山后,诸葛亮走马上任成为刘备军师。这时无论是敌人还是关羽张飞,都对诸葛亮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然而诸葛亮一番运筹帷幄,成功击溃曹魏的进攻,杀的敌人尸横遍野。

诸葛亮出山第一仗就立下赫赫功绩,这让关羽张飞也不禁对他五体投地。

当然,最能体现诸葛亮智慧的例子,莫过于草船借箭历史典故。周瑜知道用火攻可以击溃曹军,但苦于弓箭缺失,于是便把问题抛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称三天之内准备好所有箭矢。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诸葛亮完不成任务时,他却想出了借助天时、地利,以草船、草人拌作军舰,诱敌攻击的办法,最终成功从曹魏大军手中借来十万支箭。

事后周瑜不禁感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刘备驾崩后,曹丕趁势大军来袭,司马懿率领五路大军杀向蜀国。后主刘禅一脸惊慌,不知如何是好。

殊不知诸葛亮早已做好了完全的应对之法,他命令马超镇守西平关、魏延与南蛮之敌周旋、命邓芝与孙权结盟,蜀国的四面之地顿时被瓦解了一大半,司马懿围攻蜀国的计划顷刻间破产。

攻打孟获期间,诸葛亮七次将其擒获。在七次对战中,孟获的谋略一次比一次高明,但可惜他遇到了诸葛亮这样的能人,每次诸葛亮都略胜一筹。

在对方占尽天时地利的情况下,诸葛亮还能屡战屡胜,足以见其过人智慧。

范蠡

排在诸葛亮前面第一位的是中国古代的商圣——范蠡。

范蠡一生的智慧,可以用三个阶段概括,分别是年轻时看长远、中年时看透彻、晚年时看平淡。

年轻时的看长远主要体现在他选择追随越王勾践。二人初次在越国相遇时,范蠡便看准勾践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并果断将其视作主公追随。范蠡表现出来的治国治军之法,同样深得勾践之心,主仆二人的缘分就此结下。

可惜的是,年轻气盛的勾践没有听从范蠡的劝谏,执意打响与吴国的决战。面对日夜操练、枕戈待旦的吴军,勾践不出所料的败了,与五千兵马一起被围困在会稽山。

这时候就体现出范蠡的智慧,他极力劝说勾践放下面子委曲求和,哪怕委身为奴也要保全性命。这一次勾践听从了范蠡的建议,选择隐忍偷生。

世人只知道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却不知这背后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结于范蠡的劝说,以及归国后的养精蓄锐和整顿筹谋。

中年时期的范蠡,看透了越国反击的时机。

在吴王夫差放松警惕、越国经济繁荣、军备富强之时,勾践的翻身时刻终于到来。

公元前482年,三千越甲气吞山河般奔向吴国,吴国王庭顷刻间土崩瓦解。

夫差试图以入越为奴的做法保全性命,勾践心软,关键时刻范蠡的一句话再次点醒主公:“大王还想这世上出现第二个勾践吗?”

这句话直接判处了夫差死刑,越国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然而等到勾践和整个越国逆袭翻身、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时,作为最大功臣的范蠡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人到晚年的范蠡,早已看淡了所有的功名利禄。

于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自己落得一个安稳平淡的后半生,同时也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惨命运。

而后来范蠡通过经商发家一度成为首富,被后人称为“商圣”,也再次彰显了他极其聪慧的头脑。

姜子牙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姜子牙,一直是全智全能的形象。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他均有所涉猎,其中尤以军事最为擅长。

周朝自从亶父开始,一直希望有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能人士来辅佐周朝的君主灭商。最终,周朝王庭等来了姜子牙。

姜子牙的前半生漂泊不定,虽有一身才学,但始终未能等来良主。终于在他70岁那年,姬昌在渭水北岸成功与姜子牙相遇,自此姜子牙的传奇故事才算开始。

他辅佐姬昌治理辖地、振兴军事,周国得以大兴。武王伐纣,姜子牙作为军师挂帅出征,在牧野一举灭掉商朝,立下大功。后来周朝实行分封制,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

姜子牙治国,首先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便鱼盐”的治国理念,其治理下的齐国蒸蒸日上,比起别国明显富强繁荣不止一点半点,俨然一副泱泱大国的姿态。

所以即使在姜子牙逝去后,齐国积累下的殷实家底也足以让齐国君主累世相续,这也是后来的齐桓公能够在春秋争霸中奠定五霸之首的重要原因。

以一己之力惠及往后数百年的后人,足以见得姜子牙智慧和谋略的深不可测。

周公旦

同为周朝开国功臣的周公旦,也位列中国历史智慧排行榜前五。作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被后人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周公旦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政治智慧、战略智慧。

政治方面,周公不仅是西周王朝制度的开创者,还深深影响了后世诸朝,其创立的政治制度成为中华民族历朝历代治国的基础。他以殷商为诫,提出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这是西周繁盛和立国的重要根基。

古语有云:“治国安邦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与孔子不同的是,周公旦不仅是一位成熟的儒学先驱,还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到了治国安邦的实践中。周武王继位后由于年纪尚小,朝中大小事务尽皆落到作为叔叔的周公旦身上。他成功平定殷商叛乱,为西周带来了一段繁盛的“成康之治”。

战略层面,周公旦的智慧则是体现在面对一个又一个历史关键节点时,他做出的重要判断。在商纣王全力征讨各路诸侯时,周公旦提出应该趁机扩大地盘。在他的辅佐下,周文王成功占据了陕甘一带广大地区,并向中原地区一步步靠近。

周文王去世时,殷商一大半国土已经落入周朝手中。年幼的姬发被迫继位后,周公旦为保住大周江山,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暂代王权,将大周朝扛在了肩上。他对内主持朝政、制定军国大计,对外镇压殷商叛乱、平定四方,开创了西周王朝的盛世。

而等到周武王成长起来后,周公旦又第一时间选择了放权,最终留得一个千古流芳的名声。

鬼谷子

中国历史上智慧排名第一者,在名气上似乎远不如前面几位,但他留下的智慧财富,至今仍让无数中华儿女受用无穷。

此人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他的智慧集中体现在最核心的“纵横捭阖”。

所谓“纵”,就是联合一众弱者合攻强者。在自身处于弱势时,联合其他弱小形成合力,既可以自保也可以联手抗敌,不至于因弱小而被吞并,这是弱国的生存法则。

所谓“横”,指的是自己强大时,联合另外一位强大的伙伴,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从而进一步突出自己的优势地位。倘若自身弱小,也可寻找一位强大的靠山,借他人之势壮大自身。

总而言之,“纵横”之术是一套针对自身和对手实际情况,确立联合或合作的战略战术。无论是“纵”是“横”,最后导向的结果都是壮大自身、减少外部威胁,从而使自己在多方博弈中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这套“纵横之术”,无疑非常契合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

鬼谷子本人虽说并未投身实践,但作为其学生的张仪却将纵横之术带到了秦国,从而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建立了千古大业。

至于鬼谷子的“捭阖”之术则更加神秘。捭阖就是“开合”的意思,他认为开合就是世间万物的规律,与中国传统阴阳之道如出一辙。因此,捭阖之术又被称为阴阳术。

所谓的“捭”,就是开放、发言、公开。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打开自己、放开自己,与对方推心置腹,从而博得对方的信任与真心。这是寻找志同道合合作伙伴的利器。

所谓的“阖”,就是封闭、隐藏自己。在对外交往中,善于隐藏真实意图十分重要。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图,从而在交往中占据先机。

总而言之,“捭阖”之术的核心就是阴阳互动、刚柔并济、动静结合,最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

结语

诸葛亮、范蠡、姜子牙、周公旦、鬼谷子,每个人都是中华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或是成功辅佐主公建立大业,或是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华夏子孙。

尽管他们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但先辈们留下的智慧却永远闪耀在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五一假期想升级电脑硬盘玩游戏,有什么推荐吗?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